工会为民主党提供选举经费和选民支持,民主党总统上台后兑现政治承诺。
但在最后关头,大约还是能痛下决心的吧。这个月,2012年10月,距离希腊国债危机全面爆发,正好三年。
许多经济学家和评论者,乐观的谈论欧盟将达成更多更有力度的刺激经济增长计划,依靠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来真正的减少赤字、减少国债总额。但过去的一百多天里,我们看到的是官僚的拖沓、坚持利己的顽固、各国民众的日趋对立,每天都听到坏消息,欧元区经济每天都在变坏。今后的欧盟峰会,要达成哪怕一个协定,都将千辛万苦,落实协定更加困难。距离西班牙银行业危机全面爆发,正好半年。过去几周来,IMF不断敦促西班牙政府进行求援。
在一百多天以前的6月欧盟首脑夏季峰会上,欧盟首脑们成功地达成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定,一连串鼓舞人心的好消息,让所有人都对成功拯救欧元区危机充满信心。这等于只是照抄了一遍夏季峰会的台词。目前密集的调控政策只是在挤压弹簧,尤其是简单而充满计划经济色彩的限购令。
事实上近几年的供给量并不算小,开发项目在开发商追逐利益的驱使下并没有停下脚步,土地供应在土地财政的驱使下不得不以多卖些地来养活地方政府的运行。这些政策一出台市场就会有所动作,价格在短期内会表现上涨或下降的简单反映,这是社会生理系统本能的条件反射,这不代表根本趋势。无论上述商品是谁扰动了价格要素,但最终表现的作用力是供求关系(哪怕是短期的)不平衡造成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理性地搞清楚一个原则问题:首先是供求关系在干扰价格。最后的政策走向被引导成比较幼稚、非常滑稽的问题、甚至要上纲上线了。
但片刻之后就要看政策的客观性和可行性了,市场上观望和回避的投机心理与政府的政策展开博弈。有个案例可供参考:一是猪肉问题,2007—2008年由于母猪存栏低于4000万头而出现的生猪价格上涨过度引发民怨,管理层制定鼓励养殖户增加母猪存栏量半年后生猪价格开始 大幅下调,这就是经济学的供求关系自动需求平衡的作用。
目前我们又在一个调控期,抑制房价会有一点作用,我的问题是是否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了吗?回答是肯定的,没有。中国的楼市问题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这本身就是问题,而现实又把它变成一个糊涂问题。观察问题需要远观近察,理清问题则需要高屋建瓴,而解决问题必须对症下药。放弃自我封闭和自说自话式决策程序,实事求是地、准备长期的、系统的经济策略和政治安排,房地产会一定会回到健康状态
无论上述商品是谁扰动了价格要素,但最终表现的作用力是供求关系(哪怕是短期的)不平衡造成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理性地搞清楚一个原则问题:首先是供求关系在干扰价格。这是一个事物的两个面,我们解决表面问题可以从投机入手,但解决根本问题还是要从供求关系解决。海南岛2010年初一石二鸟的两限政策制造成房价一个月内几乎翻番的一个高明经济学案例。最近很多人依据国计民生的高度把它提升到政治层面,也不是没有道理。
放弃自我封闭和自说自话式决策程序,实事求是地、准备长期的、系统的经济策略和政治安排,房地产会一定会回到健康状态。结果必然是适得其反了。
二曰房价不久就会大跌,力劝大家不要买房。房地产已经成为一种政策性精神鸦片。
我不知道这种房价的波动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无论是政治作秀还是幼稚战术。中国的楼市问题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这本身就是问题,而现实又把它变成一个糊涂问题。从2003年以来调控房地产的结果是行政的办法只能是起到暂时的抑制作用而过后楼市价格却是报复性反弹上涨。事实上近几年的供给量并不算小,开发项目在开发商追逐利益的驱使下并没有停下脚步,土地供应在土地财政的驱使下不得不以多卖些地来养活地方政府的运行。眼前空荡荡好干净,身后呢?放开之后呢?社会上议论了好多年,政策调控了很多年。
当行政力量过度干预楼市,舆论从打压、责难的角度关注房地产时给老百姓提供了浮浅而甚至不负责任的言论,人为地制造着间歇性需求停滞或突破后短期需求放量, 房地产的供求关系就被不平衡了, 楼市蓄势待发,价格就积极响应,开始了上涨的步伐。这是房地产业界需要的,更是广大消费者需要的。
我们回想2005年以来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结果是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的平均房价从6000元/平米上涨到25000元/平米,二、三线城市的房价从2500元/平米上涨 到5000元/平米左右。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了呢?我认为有两条:一是我们的政策从没有搞清楚房价上涨的权重最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而这是为老百姓说话的民粹情结引导舆论打压、解气,造成无的放矢,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实际供应量没有问题也会因为信息不对称和长期以来人们对政策的不信任而采取怀疑观望、之后便是恐慌性抢购。
事与愿违纵然成为了房地产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现在实施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结果是提高开发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放缓开发速度(减少供给是提高房价、增加开发成本),暂时搁置房价涨幅问题,这些都是提高价格的推手。
不谙世事的社会舆论积极配合让某些人能够自圆其说,一曰房地产开发商太黑控制房价谋取暴利。目前我们又在一个调控期,抑制房价会有一点作用,我的问题是是否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了吗?回答是肯定的,没有。为什么调控?为什么屡调屡高?而且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政策对房地产的关注度越高房价的涨幅就越大。经济学告诉我们:市场调控需要逆周期调控,也就是在长远的、系统的产业规划下进行事先对策,而我们总是执行顺周期调控,而且不从长远解决系统性原因入手,总是从民众最爱听的角度讲话——大话、狠话、假话、凉话等等等等,但商品供给未增加(哪怕是舆论信息)、民间资本的出路纷纷被堵、房地产开发成本急剧增加等等。
更为可怕的是在已经有点躁动的房地产市场的通道上筑起了一道堰塞坝,就像城市的街道上为了通畅被人为拦住了路。也就是说土地实际供给量并没有降,而价格却持续上涨的经济学悖论的怪相。
有手里有钱没有投资出路的问题,也有旅游度假的心理依托。观察问题需要远观近察,理清问题则需要高屋建瓴,而解决问题必须对症下药。
它和蔬菜、猪肉一样,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和调控。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全国70个大中城市平均上涨3—4倍。
理性的思考和客观的社会实践告诉我们:经济学的第一规律——供求平衡原理在鞭打我们的幼稚和愚蠢。房地产的波动让很多踏空者在这样一轮一轮的期盼房价下跌中继续踏空。一而再、再而三地复制过去的历史,政策的信用不断受到馋食。这些政策一出台市场就会有所动作,价格在短期内会表现上涨或下降的简单反映,这是社会生理系统本能的条件反射,这不代表根本趋势。
无论是民粹思想还是百姓情节。当谎话破灭时大家蜂拥出动迅速推高房价。
之后的房价在话音未落便应声而涨。然而鼓励养母猪的政策力度过猛导致母猪存栏超过平衡点800万头至4800万头,猪粮价比低于6:1的生猪养殖利润警戒线,生猪价格急速下调,猪贱伤农纷纷杀母猪降低存栏数,当然一段时间之后猪肉价格又会上涨。
然而在目前干扰和影响房地产因素比较多的情况下我认为这都不是影响房价过快上涨的问题本质。就像我们不会去抢购、囤积大白菜是因为大家预期它不会断货一样。